農村金融頻道
您所在的位置: 網(wǎng)站首頁農金頻道觀點

社評 | 精準扶貧須求真求實

06-19  來源:農村金融時報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近日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各級黨委和政府要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tài)、更加扎實的工作作風,團結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堅定信心、頑強奮斗,萬眾一心奪取脫貧攻堅戰(zhàn)全面勝利。

截至2017年末,全國農村的貧困人口還有3046萬人。距離2020年僅剩不足3年的時間,在這么短的時間內要讓這3000多萬人順利脫貧,并確保已經脫貧的近7000萬人不再返貧、奔向小康,任務可謂艱巨。

必須看到的是,剩下的貧困人口貧困程度較深,減貧成本更高,脫貧難度更大,是更加“難啃的硬骨頭”。在和時間賽跑中,面對重重壓力,有些地方的脫貧攻堅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

內容類似的表格被貧困戶重復填寫多次、估算收入弄虛造假、亂設扶貧工作考核指標、駐村扶貧就是掛個名……在脫貧攻堅時間最為寶貴的當下,一些地區(qū)的工作仍存在著這些形式主義的積弊,不發(fā)展脫貧產業(yè),不堅持“造血”,脫離實際,不僅無法推動脫貧工作,已經脫貧的人口更隨時可能返貧,浪費了時間、人力和物力。這是需要警惕和絕對要不得的。

面對這些問題,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既不急躁蠻干,也不消極拖延,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確保焦點不散、靶心不變,正是出于對脫貧攻堅形勢和走向的深刻洞察。

脫貧的關鍵在于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老百姓在意的是自己的生活是否得到了切實改善,是否有了一個謀生的產業(yè)或者技能,是否再也不必擔心一場自然災害或者大病讓家庭垮掉。因此,脫貧工作必須求實、求真、求效。無論是刻意拔高脫貧標準還是降低脫貧標準,都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沒有領悟脫貧攻堅是為了改善民生,實現(xiàn)共同富裕的內涵實質。

在接下來的脫貧工作中,金融的擔子依舊很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深化東西部扶貧協(xié)作和黨政機關定點扶貧。當前,金融機構不僅通過發(fā)放扶貧貸款、發(fā)展普惠金融等方式,撬動金融資源流向貧困洼地。各機構更積極參與到定點扶貧工作中,利用自身的資源和優(yōu)勢,幫助定點扶貧的村、鎮(zhèn)、縣找到致貧原因,量身定制金融扶持特色產業(yè)、服務實體經濟發(fā)展的詳細方案,取得良好效果。

在精準脫貧的過程中,必須堅持目標和標準不能動搖,堅持中央統(tǒng)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體制機制不動搖,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基本方略不動搖。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農村貧困人口累計減少6853萬人,這證明了精準脫貧政策和方案的正確性,以及當前脫貧工作體制機制的有效性。要實現(xiàn)脫貧攻堅的偉大勝利,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必須領悟中央精神,落實國家政策,實施精準扶貧方略。

藍圖已經繪就,關鍵在于落實。只要咬定青山不放松,再接再厲,拿出過硬辦法,就一定能打贏脫貧攻堅戰(zhàn),讓脫貧成效真正獲得群眾認可、經得起實踐和歷史檢驗。

農金頻道側欄-證券日報網(wǎng)
  • 《農村金融時報》電子報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wǎng)

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wǎng)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wǎng)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wǎng)站電話:010-83251800

網(wǎng)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