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琪
今年以來,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精準有效,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質效持續(xù)提升。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召開2024年下半年工作會議強調,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加強逆周期調節(jié),扎實做好下半年各項重點工作,增強經濟持續(xù)回升向好態(tài)勢。
會議提出,繼續(xù)實施好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把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社會融資規(guī)模、貨幣供應量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相匹配。
著眼于促消費,分析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下半年消費信貸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望聚焦消費進一步發(fā)力。同時,年內仍有進一步降準降息的空間。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加大
今年以來,央行綜合運用利率、存款準備金率、再貸款等工具,切實服務實體經濟。
具體來看,上半年,央行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支農支小再貸款再貼現利率0.25個百分點,引導5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25個基點,力度超市場預期。
同時,央行出臺了房地產金融支持政策組合,包括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降低全國層面?zhèn)€人住房貸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全國層面?zhèn)€人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下調公積金貸款利率等。
此外,央行還設立了5000億元科技創(chuàng)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延續(xù)實施碳減排支持工具,優(yōu)化普惠小微貸款認定標準,延長普惠養(yǎng)老專項再貸款政策實施期限、試點拓展至全國并擴大支持范圍,充分發(fā)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激勵帶動作用。
7月份以來,央行下調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操作利率、常備借貸便利利率各0.1個百分點,進一步引導LPR和中期借貸便利利率分別下行0.1個百分點和0.2個百分點,加大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
“這一系列舉措顯著加大了對實體經濟中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支持。”東方金誠研究發(fā)展部總監(jiān)馮琳表示,隨著央行下調政策利率,接下來實體經濟融資成本還會較快下行。
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有望加力
在部署下一階段工作時,央行強調“加強逆周期調節(jié)”,相較于央行今年年初召開的2024年工作會議提出的“強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jié)”,刪掉了“跨周期”的表述。
在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溫彬看來,單提“加強逆周期調節(jié)”,意味著政策將會以熨平短期波動為目標加大實施力度。
在具體的工作部署上,央行提出,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把著力點更多轉向惠民生、促消費。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章俊認為,這意味著汽車等領域信貸支持力度有望加大?,F存的與大規(guī)模設備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費品相關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使用可能加速推進,也有可能創(chuàng)設新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加大信貸投放。
馮琳也認為,不排除下半年央行設立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通過向商業(yè)銀行提供再貸款,定向支持居民商品消費及服務消費的可能。再貸款利率可能設定在較低水平,進而引導消費貸款利率下行,激發(fā)居民消費活力。
此外,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年內降準、降息等總量工具仍值得期待。
溫彬表示,降準方面,考慮到8月份至12月份MLF到期規(guī)模逐步增大,且三季度起政府債融資規(guī)模也會明顯提升,為彌補基礎貨幣缺口、穩(wěn)定貨幣供應規(guī)模、改善商業(yè)銀行流動性指標以及緩解續(xù)作MLF的壓力,央行有可能實施全面降準25個基點至50個基點,釋放5000億元至10000億元資金予以對沖。降息方面,若7月份降息效果不及預期,且外部環(huán)境改善的信號更趨明朗,或可期待四季度政策利率的進一步調降。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19:24 | 桂林旅游:景區(qū)門票價格制定和調整... |
19:24 | 通達動力:公司外貿出口主要是對歐... |
19:24 | 電科院:公司業(yè)務因受到季節(jié)性波動... |
19:24 | 湖北宜化:二級市場股價受諸多因素... |
19:24 | 瑜欣電子:公司持續(xù)加大境外生產基... |
19:24 | 通達動力:比亞迪是公司非常重要的... |
19:24 | 誠志股份:子公司南京誠志將堅決貫... |
19:24 | 天合光能:在沙特阿拉伯吉達建設有... |
19:24 | 奧翔藥業(yè):2024年年度報告預約披露... |
19:23 | 中金黃金: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將于... |
19:23 | 金鴻順:收購重組事項不存在需披露... |
19:23 | 天域生物: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