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yè)界預計下半年增速或持續(xù)下行
本報記者 蘇向杲
見習記者 楊笑寒
國家金融監(jiān)督管理總局近日公布的保險業(yè)最新經營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約2.2萬億元,同比微增4.7%;賠付支出6248.7億元,同比大增64.5%,賠付增速遠高于保費增速。
針對上述現象,多位專家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賠付支出大增主要原因可能是2019年銷售的5年期保險產品在今年迎來集中滿期兌付,因此賠付會大幅增長。不過,人身險公司今年前5個月賠付同比增速呈逐月下滑態(tài)勢,下半年賠付同比增速或持續(xù)下行。
給付或是主要增量
賠付支出通常包括賠款與給付兩項。其中,賠償是指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向被保險人支付一定金額的賠償金,賠償金額通常是根據被保險人遭受的損失或損害來確定的。給付是指保險公司根據保險合同的約定,向被保險人提供一定的服務或支付一定的費用。
就今年人身險公司賠付大幅增長原因,中國精算師協(xié)會創(chuàng)始會員徐昱琛對記者分析稱,人身險賠付支出除住院醫(yī)療保險金外,大部分其實是保險產品滿期給付產生的支出。今年前5個月賠付增速很快,主要原因可能是2019年集中銷售的5年期保險今年迎來集中給付期。
除上述原因之外,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對記者補充說,也可能有10年前壽險費率市場化改革時期銷售的大量保險產品滿期兌付的影響。
據記者統(tǒng)計,今年1月份至5月份,人身險公司單月賠付支出的同比增速分別是100.3%、79.9%、55%、42.8%、22.2%(因部分機構正在進行風險處置,行業(yè)匯總數據口徑與可比口徑略有誤差),人身險公司賠付同比增速呈逐月下滑趨勢。
對此,徐昱琛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與此前幾年險企扎堆在歷年1月份或一季度猛推產品有關,即保險業(yè)“開門紅”階段保費增速較高,而歷年4月份、5月份保費銷售趨于平穩(wěn),因此賠付增速下行。
從賠付大幅增長的影響來看,徐昱琛表示,對滿期給付類產品,險企是可以預見集中給付期的,這也要求險企要提前做好資產規(guī)劃,一方面要提前準備好到期兌付的流動性要求,另一方面要通過發(fā)行新的保險產品來增加保費收入。
黃大智表示,險企還可以通過調整資產負債結構的方式來應對賠付支出帶來的償付壓力。
預計全年賠付支出同比增長
業(yè)內預期,今年下半年人身險賠付同比增速有望下行。
徐昱琛認為,預期人身險公司賠付增速會逐漸下降,但是考慮到一季度較高的賠付支出,全年的賠付支出相較于去年來說仍會有顯著增加。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保險學院教授王國軍也認為,人身險公司賠付有周期性波動,但總體上趨于穩(wěn)定。
從更長遠的視角來看,近年來,隨著監(jiān)管部門引導險企淡化“開門紅”促銷行為,因給付造成賠付增速大幅波動的現象可能會有所降低。去年10月份,保險監(jiān)管部門向各人身險公司下發(fā)《關于強化管理促進人身險業(yè)務平穩(wěn)健康發(fā)展的通知》,其中提到要規(guī)范承保管理,不得采取大幅提前收取保費并指定第二年保單生效日的方式進行承保,不得將客戶實質為保費的資金存放于其他投資理財類賬戶,防止出現承??諜n,引發(fā)合同糾紛,滋生經營風險。
徐昱琛表示,險企淡化“開門紅”后,未來要更加注重業(yè)務結構,通過高價值業(yè)務優(yōu)化業(yè)務結購。如,終身增額壽險、年金險等傳統(tǒng)險種,即便在一季度集中銷售,也不會對險企產生較大影響;而一些高現價中短期保險產品,即便一年均勻銷售,也會對產品結構有所影響。
實際上,一些險企也在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明確表示,將進一步改進產品設計、產品期限和產品結構,加強資產負債管理,強化資產與負債流動性錯配風險的管理,以降低公司流動性風險。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09:34 | 暴漲1300%!002787,扣非凈利潤超... |
08:10 | 1696次分紅!總額超670億元 |
08:07 | 601500復牌!實控人擬變更為江蘇國... |
00:41 | 復星國際繼續(xù)退出重資產項目 未來... |
00:41 | 政策推動疊加廠商促銷 3月份多家車... |
00:41 | 老鋪黃金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4% ... |
00:41 | 博俊科技去年營收凈利齊增 擬擲16... |
00:41 | 折疊屏手機銷售火熱 產業(yè)鏈上下游... |
00:41 | 上市公司首季發(fā)布247條項目中標公... |
00:41 | 充換電設施建設迎政策利好 上市公... |
00:41 | 靈伴科技:“AI+AR”眼鏡讓虛實無... |
00:37 | 上市險企代理人數量基本企穩(wěn)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安卓
IOS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