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微信

證券日報微博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食品頻道 > 食品行業(yè) > 正文

中國白酒如何撬動國際市場?

2024-07-07 23:47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趙學毅

    見習記者 梁傲男

    2024年以來,白酒企業(yè)“走出去”的意愿空前迫切,“出海”聲浪日趨高漲。正如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理事長宋書玉向《證券日報》記者所說:“白酒國際化是必然趨勢,國內白酒產業(yè)目前已經能夠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客觀上產業(yè)自身也需要走向更廣闊的舞臺。”

    那么,中國白酒產業(yè)本輪“出海”與以往有何不同?酒企應怎樣撬動國際市場,讓中國白酒“飄香世界”?

    為此,《證券日報》記者深入一線,與行業(yè)頭部企業(yè)、酒業(yè)協(xié)會、白酒經銷商、“出海”餐飲企業(yè)、投資機構等分別對話,探討白酒產業(yè)“出海”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

    抱團“出海”成趨勢

    從近日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公布的1月份至5月份酒類出口數據來看,我國白酒共向75個國家和地區(qū)出口,出口總量648萬升,總額3.7億美元。

    另據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白酒總產量約629萬千升。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白酒商品累計出口量約1.5萬千升,出口量占總產量的比重僅為0.2%。

    據《證券日報》記者不完全統(tǒng)計,目前A股市場僅有9家白酒上市公司公布了2023年度海外銷售業(yè)績。其中,貴州茅臺海外營收約43.5億元,占中國白酒出口總額的75.1%;五糧液出口額約10.04億元;此外,瀘州老窖、水井坊、古井貢酒、老白干酒、天佑德酒、酒鬼酒和華致酒行等7家白酒上市公司,去年海外銷售收入總額不足3億元。

    為盡快打開國際市場,“政企聯(lián)動”抱團“出海”成為新趨勢,這在四川和貴州兩大白酒產區(qū)尤為突出。

    5月份,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發(fā)布《著力打造“川酒”品牌推動川酒高質量發(fā)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征求意見稿)》,川酒“出海”任務被單獨列出。此后,四川省酒業(yè)協(xié)會成立,提出四川要對標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知名烈酒產區(qū),爭取將降低白酒綜合稅率納入各類多邊、雙邊國際貿易談判。

    與此同時,多家貴州名優(yōu)酒企再度攜手組團“出海”,將產區(qū)、工藝、文化推向全球舞臺,為白酒國際化注入“貴州白酒力量”。

    “在全球烈酒增長趨勢明確與國家鼓勵白酒‘走出去’等背景下,布局國際市場是順勢而為。”貴州茅臺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洋河股份黨委書記、董事長張聯(lián)東亦表示,全球化時代正在到來,不“出海”就出局、慢“出海”也出局。

    面臨哪些挑戰(zhàn)?

    中國白酒企業(yè)的“出海”之路,仍有部分堵點待疏通。在業(yè)內看來,酒企仍面臨平衡成本與售價、海外市場認知程度低等多重難關。

    價格過高,是白酒“出海”首先要攻克的難題。目前,企業(yè)已有動作,橋頭堡是中國香港市場。以2023年為例,當年國內白酒出口額的23.52%是通過中國香港實現(xiàn)的。記者實地走訪了解到,在中國香港,多數白酒品牌在零售終端店均有銷售,從價位來看,貴州茅臺、五糧液、國窖1573等白酒的價格都超千元/瓶。

    另一大堵點來自關稅。白酒企業(yè)在海外市場需要面對關稅、消費稅、酒精稅、增值稅等稅費問題。不同國家的稅費要求不同,稅種疊加使稅負成本相對較高。多家白酒企業(yè)向記者表示,解決“稅”難題,需多方努力協(xié)商。

    “關稅問題在很多人看來是白酒國際化的障礙,但實際上,可以通過談判逐步解決。”宋書玉說。

    相關部門和業(yè)內專家也正在關注該痛點的解決路徑。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提交了“關于爭取酒類國際貿易政策,加大白酒國際化推廣”的提案。

    孫寶國近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白酒是世界六大蒸餾酒之一,希望有關部門制定一系列白酒出口優(yōu)惠政策,積極推動國家層面貿易談判,助力中國白酒走向世界。”

    中國白酒專家,江南大學原副校長、博士生導師徐巖向《證券日報》記者坦言,中國白酒“走出去”,需要在商業(yè)模式、文化、技術這三方面系統(tǒng)的思考突圍之路。

    “以技術標準、技術法規(guī)、包裝標簽規(guī)則等為代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不僅會變相提高中國白酒國際市場流通的準入門檻,還會在白酒進入進口國市場后,以政策法規(guī)的形式給銷售、運營帶來風險障礙。”瀘州老窖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山西汾酒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明確出口定位、加快品牌建設將是中國白酒“出海”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韓國真露和日本清酒的成功值得借鑒。

    把握“出海”新機遇

    如何完成從“走出去”到“走進去”的升級進階?對白酒產業(yè)而言,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及浩浩蕩蕩的中餐“出海”潮,將對白酒“出海”起到積極作用。

    在業(yè)內人士看來,作為中餐“出海”的緊密搭檔,白酒亦將隨之迎來新商機。

    “中餐‘出海’會帶動白酒銷售,但需要一個過程。”眉州東坡總裁梁棣對《證券日報》記者說。

    曾擔任舊金山世界烈酒大賽評委的鐘宇辰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外的中餐相比國內已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向國外消費者推銷中國傳統(tǒng)的酒桌文化,需重新尋找中餐與白酒之間的餐飲搭配,如同葡萄酒之于法餐。

    除了中餐“出海”帶來的機遇,中國白酒在選擇“出海”國家時開始變得更為理性。中國酒業(yè)協(xié)會曾在報告中提出,鼓勵酒類企業(yè)“走出去”拓展國際市場,擴大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規(guī)模。事實上,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相關國家對中國文化的認知度較高,白酒企業(yè)也在這些國家或地區(qū)加快布局。

    古井貢酒在2023年年報中表示,公司正統(tǒng)籌推進國內、國際兩大市場,國內加大推進全國化進程;國際市場方面,則希望抓住“一帶一路”契機,全面啟動全球招商,尋找最佳代理商。

    瀘州老窖集團及股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淼表示,目前公司已建立起23個營銷網絡,覆蓋“一帶一路”沿線7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可見,伴隨著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生根,中國白酒的全球網絡搭建不斷完善。在頭部品牌的帶領下,中國白酒將在國際市場上開辟新的增長空間。

    資本市場“酒意濃”

    整體來看,中國白酒仍需集各方力量,夯實“出海”根基,而資本市場無疑是個“好媒介”。那么,如何鼓勵支持白酒行業(yè)借力資本市場,實現(xiàn)有序整合和高質量發(fā)展?

    多位赴海外調研的企業(yè)家、券商機構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要把握海外資本市場及投資者對中國白酒表現(xiàn)出的濃厚興趣。

    “中國白酒海外發(fā)展戰(zhàn)略方向正確,歐美資本市場認為中國白酒周期很長,利潤回報比較好。”華潤啤酒董事會主席侯孝海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國外資本市場對中國白酒有著濃厚的興趣,今年4月份在海外路演時,眾多海外投資者咨詢公司的白酒業(yè)務、白酒產業(yè)特征、產業(yè)周期及成本收益等。隨著海外投資者對中國白酒的了解越來越多,將助力中國白酒“走出去”。

    海通國際分析師聞宏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海外投資者愈發(fā)關注、喜歡投資中國白酒,他們過去看重的是國內經濟發(fā)展帶動的消費潛力以及消費空間,未來可能更看重中國白酒走向全球。

    得到資本市場認可,有助于提升企業(yè)形象和價值感,但酒企仍需從多種渠道提升銷量,在海外市場站穩(wěn)腳跟。大和證券(中國)CEO耿欣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白酒企業(yè)在海外市場是否成功,核心在于要深化傳播中國酒文化,積極拓展銷售渠道,努力開發(fā)適應目標市場消費者口味與習慣的產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總經濟師陳文玲則認為,中國企業(yè)積極勇敢“出海”,這本身是捍衛(wèi)全球化的一個表現(xiàn)。在實際“出海”過程中,需探索貿易“出海”、園區(qū)“出海”、博覽會“出海”、品牌“出海”等多種營銷模式。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并非一日之功,隨著眾多白酒企業(yè)踏上國際化征程,國際資本市場對中國白酒的認同也愈發(fā)深刻,必將帶動中國白酒在世界舞臺上綻放,中國白酒“飄香世界”,未來可期。

-證券日報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官方客戶端

安卓

IOS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