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行業(yè)研究 > 正文

“增高針”被疑濫用引發(fā)市值“地震” 兩公司一天合計縮水超百億元

2021-08-06 03:26  來源:證券日報 張敏

    本報記者 張敏

    8月4日,一篇題為《身高焦慮就打“增高針”?危險!》的文章引發(fā)市場關注。該文章指出,近年來,許多家長對孩子的身高太焦慮,所以會給孩子打增高針幫助長高。文章稱,打“增高針”,其實就是注射生長激素。如果生長激素被濫用,可能會給使用者帶來健康風險。

    在A股市場,長春高新、安科生物等兩家上市公司的重要產品之一就是生長激素。受上述文章信息影響,8月5日,長春高新股價以跌停收盤,市值損失超過120億元;創(chuàng)業(yè)板上市公司安科生物股價跌幅一度超過14%,最終報收13.53元/股,跌幅10%,市值縮水約26億元。僅這一天,兩家上市公司總市值就合計縮水近150億元。

    對此,《證券日報》記者分別撥打了長春高新及安科生物公開的聯(lián)系電話。安科生物董秘辦公室人士向記者表示,公司的生長激素不存在濫用現(xiàn)象。長春高新則在8月5日緊急召開的近300家機構參與的投資者說明會上表示,公司多年來一直堅持規(guī)范運作,未來也會堅持將合規(guī)經營作為底線。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yè)內人士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生長激素擴大適應癥銷售的現(xiàn)象是存在的,部分生長激素的銷售途徑并非公立醫(yī)院。當前只有對生長激素的使用進行有效監(jiān)管,才能防止濫用現(xiàn)象的產生。

    生長激素是否被過度使用?

    8月5日,長春高新在與投資者交流時表示:“正是因為在產品宣傳和診療過程中存在一系列合規(guī)要求的限制,目前人們對生長激素的認知率和診療率是極低的。按照相關診療規(guī)范來說,矮小癥的發(fā)病率為3%,需要治療的患兒約為600萬至700萬。但目前實際治療率極低,未來市場潛力仍然較大。”

    但上述業(yè)內人士向記者介紹,人體身高受遺傳等多重因素影響。原發(fā)性生長激素缺乏癥,又叫“矮小癥”,屬于罕見病,這類人群并沒有想象的那么廣泛。“在經過骨齡、遺傳因素、生長激素分泌、微量元素等方面評估后,醫(yī)生才會作出是否使用生長激素的判斷。”

    一位不愿具名的投資人士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介紹:“我國成人使用相比西方國家更為嚴格,成人滲透率遠低于海外。但因習俗、宗教信仰、平均身高等方面的差異,在治療兒童矮小的用藥方面,中國要高于西方國家。”

    面對市場質疑,安科生物董秘辦工作人士向記者表示,“濫用”就是擴大適應癥使用,不該用這個藥的人使用了這個藥。“我們的產品在醫(yī)院都會嚴格按照流程使用,公司也會長期跟蹤患者的使用情況。”

    “長高”長出千億元市值公司

    “目前國內有3家企業(yè)的生長激素獲批,分別是金賽藥業(yè)、安科生物以及跨國藥企諾和諾德。”森瑞投資研究總監(jiān)何山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金賽藥業(yè)(長春高新的控股子公司)是該領域絕對龍頭,市占率在70%以上;安科生物的市占率約為兩成。”

    憑借生長激素,長春高新已成長為一家千億元市值的上市公司。2020年,長春高新實現(xiàn)營業(yè)收入85.77億元,同比增長16.31%;實現(xiàn)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30.47億元,同比增長71.64%。其中,公司子公司金賽藥業(yè)實現(xiàn)收入58.03億元,同比增長20.34%;實現(xiàn)凈利潤27.60億元,同比增長39.66%。8月5日,長春高新向投資者表示,目前公司生產經營一切正常,經營情況良好。為了使投資者能夠更早地了解到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公司將半年報預約披露時間由原來的8月24日提前至8月14日。

    安科生物也因生長激素產品獲批,助推了業(yè)績的增長。安科生物發(fā)布的2021年半年報業(yè)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凈利潤約為2.27億元至2.6億元,同比增長40%至60%。對于業(yè)績變化的原因,安科生物稱,公司主營產品重組人生長激素產品同比實現(xiàn)大幅增長,帶動了合并凈利潤指標的增長。

    集采成行業(yè)“達摩克利斯之劍”

    看似頗具成長潛力的生長激素市場,也面臨各種挑戰(zhàn)。伴隨藥品帶量采購的常態(tài)化,生長激素會否被納入集采引發(fā)市場關注。受今年集采預期影響,長春高新的股價曾罕見地出現(xiàn)跌停。

    在7月28日公布的投資者調研記錄中,長春高新預計,短期內生長激素產品不會進入國家集采,目前只有個別省份擬進行集采事項,相對來說影響較小。假設集采政策落地、產品價格下降,公司將努力通過提升用戶體量等方式確保公司業(yè)績。目前生長激素水針產品的只有3家廠商,暫未發(fā)現(xiàn)其他廠商申報相關產品,公司預計短期內市場競爭格局不會發(fā)生較大變化。

    上述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向記者介紹,生長激素的集采難度較大。“目前生長激素的主要銷售渠道是院外醫(yī)療機構以及民營醫(yī)院,且大部分地區(qū)不在醫(yī)保報銷范圍內。”

    不過,何山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生長激素終將被納入集采,但范圍大概率只會是醫(yī)保內適應癥,在當前僅占相關企業(yè)收入的一成。醫(yī)保外的使用,仍有望維持高價。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劃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