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股票頻道 > 熱點關注 > 正文

三退市股上演末日狂歡 投資者勿刀口舔血

2019-11-22 06: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11月21日,長生退、印紀退、退市大控這三只進入退市整理期的股票集體漲停。雖然離退市只有三個交易日,長生退距離股價低點已經上漲約70%。

    業(yè)內人士指出,這是游資的一種新玩法,即專做退市股票末日時段的交易,在退市末日前期反復拉升,引資金進入接盤。無論是老資金的拉高自救,還是新資金的末日博弈,這種刀口舔血的行為風險極高,投資者勿抱有幻想。

    長生退上漲約70%

    不同于其他兩只退市股,長生退是滬深兩市重大違法強制退市第一股,并非觸發(fā)“面值退市”標準。

    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監(jiān)局網站披露通告:通過飛行檢查發(fā)現(xiàn),長春長生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存在記錄造假等嚴重違反《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行為。國家藥監(jiān)局已要求吉林省食藥監(jiān)局收回長春長生《藥品GMP證書》,責令停止狂犬疫苗的生產。

    長春長生為長生退全資子公司,主營業(yè)務為人用疫苗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和銷售。

    經查,長生退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違法生產、銷售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細胞),共計748批(含亞批)。國家藥品監(jiān)督管理部門對長生退作出吊銷藥品生產許可證的行政處罰決定,并處罰沒款91億元。

    長春長生已經破產。長生退11月8日公告,長春長生收到民事裁定書,吉林省長春市中級人民法院認為,根據《長春長生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破產清算專項審計報告》結果顯示,長春長生已經資不抵債,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無重整、和解之可能。管理人的申請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依照有關規(guī)定,裁定宣告長春長生破產。

    長生退留在A股的時日不多,預計最后交易日期為11月26日。然而,在退市整理期,長生退打開連續(xù)12個跌停板至今,公司股價累計大漲約70%,成交額為1.07億元。實際上,去年“造假事件”被爆出后,多家基金公司將彼時還叫ST長生的估值一路下調,甚至下調至“估值為0”。

    游資炒作新玩法

    不止長生退,印紀退和退市大控11月21日也均漲停。在業(yè)內人士看來,這可能是游資的新把戲。

    一位長期跟蹤游資資金動向的市場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市場有博傻心理,都知道會退市,但不輪到自己最后一棒,就沒事。有一類資金可以看成是這個市場中的禿鷲,專門吃腐肉。還有游資參與,推波助瀾。”

    云榮資本管理合伙人湯浩直言,這算游資的一種新玩法,即專做退市股票末日時段的交易。“游資算的賬其實是在退市末日的前期反復拉升,騙資金進來,最后留下點股票賣不掉,當成本了。但只要廣大普通投資者不接,騙不到人,以后就不敢玩了。”

    湯浩提醒廣大投資者:“長生退和別的退市股有著根本不同,它是違法退市,沒有涅槃重生的機會。普通投資者應當堅決遠離這個標的;而對于已經介入的游資來說,無論是老資金的拉高自救,還是新資金的末日博弈,現(xiàn)在刀口舔血的行為也是風險極高,如果在退市前無人接盤無法出貨,退市之后將會沒有一絲生機,所有參與的資金都會被坑殺。”

    將有更多面值退市出現(xiàn)

    11月20日有媒體報道,觸發(fā)“面值退市”標準的*ST華業(yè)向交易所遞交了申請豁免退市的相關材料。多位業(yè)內人士認為,*ST華業(yè)申請豁免面值退市,情況難言樂觀。

    一位曾在某只“面值退市”股擔任高管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我們當時沒有提過豁免,但是做了很多努力,最后監(jiān)管機構還是按現(xiàn)行的規(guī)定退市了。感覺*ST華業(yè)不會幸免的,退市是大概率。”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規(guī)則面前,人人平等。面值退市的法則,是退市標準中市場化程度最高的。它是投資者用腳投票的直接結果,沒有任何理由和借口來反對它。不希望出現(xiàn)任何的例外,面值退市標準是最公平、最公正、最透明的,應該維護它的權威和威信。”

    董登新介紹,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股市正式步入“大進大出”的新階段。當年美國股市IPO數量最多的年份曾高達845家,但當時一年退市公司數也高達三、五百家。其中,私有化退市與強制退市各占一半,而在強制退市中,約有一半則是通過“一美元退市法則”被趕出股市的。這就是美國股市的“大進大出”、大浪淘沙、優(yōu)勝劣汰的市場機制。“一美元退市法則”是市場化程度最高的退市標準,它是將垃圾股的“退市決定權”完全交由投資者“用腳投票”來表達的,不需要任何條件和理由。

-證券日報網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