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
下載客戶端

您所在的位置: 網站首頁 > 財經頻道 > 宏觀經濟 > 正文

國債期貨市場迎來重量級機構投資者 分批推進銀行保險機構參與

2020-02-22 06:3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中國證監(jiān)會2月21日消息,證監(jiān)會與財政部、人民銀行、銀保監(jiān)會近日聯合發(fā)布公告,允許符合條件的試點商業(yè)銀行和具備投資管理能力的保險機構,按照依法合規(guī)、風險可控、商業(yè)可持續(xù)的原則,參與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國債期貨交易。第一批試點機構包括工商銀行、農業(yè)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

    分析人士指出,商業(yè)銀行和保險機構獲準參與交易后,國債期貨市場將迎來一批重量級投資機構,有助于改善市場流動性,更好發(fā)揮國債期貨管理利率風險的功能。

    提升流動性

    在國際市場上,國債期貨是歷史悠久、運作成熟的基礎金融衍生產品之一。分析人士指出,放開商業(yè)銀行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將進一步豐富國債期貨市場投資者,有助于提升市場流動性。

    根據2020年1月份債券托管數據,目前記賬式國債托管規(guī)模約為15.28萬億元,其中有將近68%由商業(yè)銀行和保險機構持有,即兩類機構合計持有超10萬億元,是目前國債現貨市場最主要的一群投資者。允許商業(yè)銀行和保險機構參與國債期貨交易,備受市場期待。

    “商業(yè)銀行參與國債期貨市場,對商業(yè)銀行自身而言,能夠有效提升商業(yè)銀行自身利率風險管理能力和資產負債管理水平;對債券市場而言,有利于推動交易業(yè)務創(chuàng)新,提升債券市場流動性,完善債券市場價格發(fā)現機制。”交通銀行金融市場業(yè)務中心總裁喬宏軍表示,包括商業(yè)銀行在內的交易者的廣泛參與有助于形成更為連續(xù)、公允的國債期貨價格,從而可使衍生產品充分發(fā)揮價格發(fā)現的職能,既能對部分缺乏流動性的現券提供價格參考,也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

    “中國銀行作為核心做市商和首批試點銀行,將抓住這一歷史性的市場契機,更好地為境內外機構客戶提供市場領先的賣方服務。”中國銀行總行全球市場部總經理王衛(wèi)東表示,對國債期貨市場而言,商業(yè)銀行的入市無疑將豐富投資者群體,從而增加市場深度、增強市場流動性,并進一步完善價格發(fā)現機制,提升市場定價的有效性。此舉對國債現貨市場也具有積極意義,通過期貨市場和現貨市場的有機聯動和融合發(fā)展,既能增強不同類別國債的流動性,也能促進國債收益率曲線進一步完善,優(yōu)化基準利率形成機制,推進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進程。

    平抑波動增強韌性

    業(yè)內人士指出,作為債券現貨市場重要的參與主體,商業(yè)銀行和保險資金入市有助于平抑債券市場波動,增強金融市場韌性。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深入推進,債券市場波動增加。在債市快速調整期間,金融機構拋債止損,流動性可能出現一定困難。”權威人士表示,商業(yè)銀行、保險資金可以利用國債期貨流動性好、成交快速的特點,通過國債期貨有效對沖現券市場的下跌風險,分流債券市場的拋壓,增強金融市場的活力和韌性。

    關于商業(yè)銀行和保險資金參與國債期貨市場的風險控制方面,權威人士指出,國債期貨市場已經具備比較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2013年以來,5年期、10年期和2年期國債期貨成功上市,市場運行平穩(wěn),未發(fā)生交割風險事件,也未出現重大違法違規(guī)情況。在風控制度方面,交易所建立了包括保證金、漲跌停板、持倉限額、大戶持倉報告、強行平倉、強制減倉等一系列制度。交易機制方面,國債期貨市場推出做市商制度,增強市場報價厚度,防范市場流動性風險。交割制度方面,國債期貨采用實物交割,并實行滾動交割模式,提升交割效率、防范交割風險。

    境外投資者入市意愿強烈

    除了國內銀行保險機構,目前海外機構也對參與中國國債期貨市場有較大興趣。業(yè)內人士指出,未來銀保資金順利“入市”,國債期貨對外開放也應提上日程。

    近年來境外投資者不斷加倉中國債券尤其是國債,目前已成為國債市場上一股重要的投資力量。

    “在跟境外投資者交流過程中,發(fā)現他們也對參與國債期貨交易表達了強烈的愿望。”一位國內大型私募基金高管此前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國債期貨應跟上現貨市場開放步伐,在擴大對內開放的同時,適時推進對外開放。

    “利率風險對沖工具的選擇受限也是境外機構進入中國債市的一大掣肘。當前境外機構參與國債期貨的訴求很高,因為國債期貨采用實物交割機制,是直接管理國債利率風險的工具,對沖效果要遠遠好于其他利率衍生品。”中金公司此前一份研究報告寫道。

    此前,監(jiān)管部門已表示,將積極推進商業(yè)銀行和保險公司參與國債期貨市場,加快研究推出國債期權、30年期國債期貨等新產品,推動國債期貨對境外投資者開放,完善國債期貨交易機制。

-證券日報網
  • 24小時排行 一周排行
  • 深度策劃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據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證券日報APP

掃一掃,即可下載

官方微信

掃一掃,加關注

官方微博

掃一掃,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