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占用資金行為最有震懾力的,還是追究刑責。
熊錦秋
今年上半年拉夏貝爾在A股退市,但仍在港股掛牌,10月2日公司在港交所公告,近日收到法院發(fā)來的《民事判決書》,一審判決上海湘安、上海合夏、邢某某于本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歸還公司借款本金950萬元及利息。筆者認為,應多措并舉解決上市公司資金占用問題。
去年4月拉夏貝爾控制權發(fā)生變動,邢某某不再為公司實控人。之后拉夏貝爾自查發(fā)現(xiàn),公司原控股股東、實控人邢某某之一致行動人上海合夏存在占用上市公司950萬元資金的情形,且一直未履行還款義務,由此公司向法院提訴,公司一審勝訴。
2014年拉夏貝爾在港交所上市,2017年在上交所上市,拉夏貝爾將絕大部分A股募集資金用于零售網絡擴展建設項目,在2018年6月底形成了9647家門店的巨大規(guī)模。公司重營銷、重渠道、輕品牌、輕研發(fā),雖也讓2018年的營收超過100億元,但也帶來庫存過高、質量和設計糾紛增多、運營成本增加等弊端。從2018年開始反而連年虧損、至2021年四年期間共虧損近50億元,到2022年3月底,拉夏貝爾門店數(shù)量減至263家。
利用創(chuàng)投資本的力量,創(chuàng)設一個家庭日用品牌,然后鋪設一些網點,再加上廣告宣傳,形成一定知名度,再謀求股票上市,然后再利用股市募集資金增設網點,這似乎可作為一個純資本運作模式。這個模式并沒有把上市作為公司發(fā)展新的起點,而可能上市即巔峰,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樓塌了,浪費股市寶貴資源。
從市場角度,對此類企業(yè)的新股上市,應該謹慎估值,估值不高此類運作模式也難從中獲取利益,自然而然就會消失。從股票發(fā)審部門角度,既要充分發(fā)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也要在市場還不成熟、甚至失靈時候,加強政府宏觀調控或引導,要將股市資源引流至國民經濟最急需、最緊迫領域,比如尖端科技創(chuàng)新領域,從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高度,來管理和利用資本市場。
實控人占用資金,由于自己掌控上市公司機器、不會發(fā)動機器向自己追索。一般實控人離開董監(jiān)高職位之后,新任實控人或新任董監(jiān)高才會實質性推動追索事項。而追還資金的終極一招就是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占用資金證據(jù)一般比較明顯充分,上市公司勝訴基本沒有問題。
對于實控人占用上市公司資金卻仍霸在董監(jiān)高崗位上的,證交所可考慮采取“公開認定不適合擔任上市公司董監(jiān)高”的紀律處分,不過目前此類紀律處分的門檻較高。比如上交所規(guī)定占用上市公司資金1億元以上予以公開譴責,此時若有從重情形則可認定不適合擔任董監(jiān)高;建議以零容忍態(tài)度,降低此類紀律處分的實施門檻。另外,證監(jiān)部門也可對嚴重影響投資者利益的占用資金主體,采取證券市場禁入措施,禁入的一項內容,也包括不得擔任證券發(fā)行人的董監(jiān)高。
歸結來看,占用資金嚴重影響上市公司利益的,證交所、證監(jiān)部門要將其從上市公司董監(jiān)高崗位拉下馬,只有新任董監(jiān)高上任,才更有可能追究、或發(fā)現(xiàn)占用資金的歷史舊賬。
對占用資金行為最有震懾力的,還是追究刑責。今年1月《上市公司監(jiān)管指引第8號》,其中明確要嚴厲查處資金占用等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刑法》第169條規(guī)定了“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上市公司董監(jiān)高實施“無償向其他單位或者個人提供資金、商品、服務或者其他資產”等六類背信行為,需承擔刑責;控股股東或實控人指使董監(jiān)高實施前款行為的,也需予以刑事處罰。
實控人占用上市公司資金時或附帶支付利息條款,或難認定為169條明文列舉的前五類背信行為,但該條規(guī)定了“采用其他方式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兜底條款,只要占用資金對上市公司形成事實上的損害,且直接經濟損失在150萬元以上、或致使公司股票終止上市或多次被暫停上市的,就符合追究該罪的門檻。以刑事責任作為強力威懾,才更有可能破解上市公司資金占用問題。
(作者系資本市場資深研究人士)
本報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特此說明。
多地召開“新春第一會” 高質量發(fā)展、改革創(chuàng)新等被“置頂”
隨著春節(jié)假期結束,全國多地在蛇年首個工作……[詳情]
08:57 | 堅定站隊國家!多家機構投資者出手... |
00:45 | 孚日股份去年凈利同比增長超20% 新... |
00:45 | 航民股份:用創(chuàng)新打開成長空間 |
00:45 | 欲加速產線“智造”升級 泛亞微透... |
00:45 | 華銳精密:撕掉國產刀具“低質低價... |
00:45 | 銀發(fā)經濟蓬勃發(fā)展 上市公司搶抓市... |
00:45 | 41家A股食品飲料公司去年業(yè)績彰顯... |
00:45 |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 低空經濟“蓄勢... |
00:45 | A股種業(yè)板塊再迎政策東風 |
00:45 | 多家中小銀行下調存款利率 有大額... |
00:45 | 金融服務民生新路徑:兩個不動產信... |
00:45 | 4家滬市上市銀行披露一季度經營情... |
版權所有證券日報網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80014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B2-20181903
京公網安備 11010202007567號京ICP備17054264號
證券日報網所載文章、數(shù)據(jù)僅供參考,使用前務請仔細閱讀法律申明,風險自負。
證券日報社電話:010-83251700網站電話:010-83251800
網站傳真:010-83251801電子郵件:xmtzx@zqrb.net
掃一掃,即可下載
掃一掃,加關注
掃一掃,加關注